在江苏常州高新广场内的瑞士中心,几位外资企业员工正在这里临时办公。9月18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来到这里看到,办公室、会议室等基础服务区域为外企在常州投资落户提供了便利。
瑞士中心成立于2000年,旨在为瑞士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在上海、天津和常州设有企业服务中心,已为超过450家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帮助。
常州的瑞士中心去年投入运营,是展示常州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窗口,是外企与常州相互了解的桥梁纽带。“瑞士中心帮助我们对接了很多海外企业资源,让我们有机会走出去与外企对话沟通。同时,还有一些已经在上海、苏州落户的外企希望在常州开展本土化生产,建立孵化平台、检测中心等,瑞士中心也帮助我们做资源的对接。”常州国家高新区商务局欧美招商部部长王翊湉告诉记者。
让外企“走进来”是常州与企业了解彼此意向的重要一步,而在常州瑞士中心几公里外的中瑞(常州)国际产业创新园,则为外企“留下来”提供了重要载体。
该园区于2019年开园,总体规划面积约6平方公里,目前已经有瑞士、德国、西班牙、加拿大、英国、韩国等35个国际领先的产业项目入驻,累计总投资超50亿元人民币,达产后总销售额超百亿元人民币,国际产业合作和产业聚集已形成规模。
让外企真正“留下来”不仅要有“硬条件”,也要有“软服务”。
“我们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在审批环节提供一站式服务。外企项目的开户、办理相关证件等手续全部免费,并且有服务团队全程协助。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营业执照一天内就能完成办理。”王翊湉说。
大型项目落地需要土地支持,以往需要审批通过后才能设计、开工。常州高新区则推行“拿地即开工”政策,即拿到开工许可前,项目单位就可以提前规划设计,如此便能提高办事效率,保障项目进度。
“我们还会帮助外企在本地或者周边地区找到与其项目有配套关系的企业,大大减少产品生产的物流成本。区里每季度组织召开‘大咖局’活动,分行业邀请本地企业负责人畅谈企业发展情况和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寻找合作机会。通过强链补链,增强区内产业链韧性,吸引更多外企加入。”王翊湉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郜亚章 黄洪涛)
星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